|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国际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国际资讯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抗战行将结束之时,中共与美国发生尖锐的矛盾,其直接原因是赫尔利在斡旋国共关系时采取了支持国民党、压制共产党的立场。然而,这并非赫尔利的个人选择,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从战时转向战后必然引起的变化。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美两国旋即结为同盟。当时,中美双方都为自己找到一个称心的盟友而庆幸。然而,这段历史最终留给后人的问题是:战时中美两国的结盟为什么不仅未能促成双方的深入了解和接近,反而最终酿成了两国的长期对立?

  一、中美接近的历史背景

  在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结盟的历史时,一个基本的背景是:这是两个极为不同的国家在缺乏准备和彼此互不了解的情况下突然开始的一场大规模合作。

  直到不久以前,中美关系还并不密切,双方都处于对方对外关系的边缘。同时,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巨大历史文化差异就像一道鸿沟,始终是双方交往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包括两国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近代以来的民族经历,双方的政治制度、体制以及民族的理想。此刻,尽管两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但双方关系的基础仍旧十分薄弱。那时流传的所谓中美“传统友谊”和“特殊关系”只是一个迷梦。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对中美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在一场伟大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寻求的目标是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制度更新。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是这场革命的产儿,但双方因政治理念和阶级基础不同而成为竞争对手,国民党站在靠右的一边,共产党站在靠左的一边。对于中国的革命,美国人难以理解。美国人希望的是按照美国政治制度的模式来改造中国。对于美国人的这一套,国共两党各取所需,其实都不接受。

  尽管中美双边关系的基础十分薄弱,但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它们之间经常存在着一个第三者,两国关系的亲疏远近往往取决于双方同这个第三者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日本扮演了这个角色。在中美接近的过程中,它是双方考虑的头号因素。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相当多的美国人对中国抱着同情的态度。但是,促使中美接近的真实因素并不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美国人的同情心,而是日本在远东的进一步扩张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打破了美国政治家们关注的远东势力均衡。可以设想,如果不是被这样一个共同的敌人推到一起,中美两国在互相接近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美三方相互政策的形成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不仅与它们各自对日作战的战略需要联系在一起,而且与两党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各自对战后中国前途的设想联系在一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中美关系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其对华政策也包含着战时目标和战后目标。国、共、美三方互不协调的政策导致了同盟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

  (一)国民党政府的战时对美政策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美政策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借助美国的力量解决中日问题;二是借助美国的援助解决国内的共产党问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已明确的这两个目标,在中美结盟之后对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7年七八月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最初,国民政府在外交方面的设想是争取美国与英、法等国合作,对日本实行制裁。那时,国民政府多少还抱着经由美、英干涉和调解,尽快结束中日战争的期望。这一年9月和11月国联大会和九国公约会议相继召开。但在这两个会议上,中国的外交努力均未能奏效。美、英、法等国除对日本发出几声道义谴责外,无意在远东采取任何行动。布鲁塞尔会议期间,上海失守,沪杭地区中国守军随即全线溃败。

  1938年上半年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官员们对中日战争和未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三点重要估计:第一,中日战争将长期化。日本不可能征服中国,中国也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第二,国际局势正日趋紧张,早晚将发生重大变化。届时,欧美列强一定会介入远东。第三,在可能向中国提供支持和援助的国家中,美国是唯一有实力且有可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采取重大行动的国家。至于英、法、苏等国,它们的大部分力量已受到在欧洲崛起的纳粹德国的牵制,难以在亚洲有所作为。①

  根据上述估计,国民政府制定了战时对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点,按蒋介石的话说,就是“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同时,国民政府决意“苦撑待变”。②1939年1月,在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期间,蒋介石对参会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们说:“罗斯福在明年十月任满以前一定来压制日本”,“这是中日问题解决的焦点”。③

  1940年9月底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与英、美、法对立的侵略集团。国民党官员们看到了一种更为诱人的前景,即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直接参战。④此刻,蒋介石敏锐地察觉到,中国战场的军事战略价值已经提升。他出人意料地与日本人举行秘密谈判,制造中国将改变外交方向的气氛,以此要挟英美扩大对华援助。10月中旬蒋介石告诉英、美驻华大使,太平洋战争一旦爆发,“英美专恃海空军以谋远东,对日胜利实感不足”,必须依靠中国供给“大量陆军之协助,始克有济”。如果英美不愿与中国认真合作,中国将重新考虑“自己的地位”,以“决定适应此新局面之未来政策”。⑤

  蒋介石的这一招果然奏效。罗斯福显然出于担心蒋介石与汪精卫之间正在进行一些活动,要财政部长摩根索立即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巨款。⑥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之后,美国援华的范围迅速扩大了。5月罗斯福宣称:“保卫中国即是保卫美国的关键。”⑦这意味着美国开始承担支持和保卫蒋介石政府的义务。

  蒋介石政府对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借助美国的援助,解决所谓的“共产党问题”。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别无选择,暂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此后一年,中共力量迅速壮大。国民党右派惊呼:中共“已造成党国莫大隐忧”。⑧1939年初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通过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等一整套具体的政策措施。自此,国共关系开始恶化。当年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7月英国关闭滇缅公路后,国民党内的妥协气氛空前高涨,亲日、亲德分子十分活跃。为了克服严重的投降危机,遏制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攻势作战,即“百团大战”;与此同时,在华南的新四军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大规模进攻。这两个军事行动暴露了共产党武装的实力,不仅引起了日军的大规模报复作战,也促使国民党再次采取反共行动。这一年10月中旬蒋介石告诉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国民政府“至今已不患日寇敌军之侵略”,“所虑者惟中共猖厥”。他声称,如能获得美国的大批经济、军事援助,“则中共无所施其技矣”。⑨1941年初国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安徽南部围歼了中共新四军军部。

责任编辑:令狐冲
上一篇:5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在马里酒店袭击事件中丧生
下一篇:日媒对安倍政府“小骂大帮忙” 
 
点击排行榜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联盟欢迎加入 报名信箱:zgshidai@126.com  

网站简介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时代网  网址: www.sd-news.com  投稿信箱: zgshidai@126.com
国际互联网+时代新闻中心
Time generation new smell hair cloth heart
Copyright © 20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