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当代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当代教育> 原创  

  也谈价值观与教育
也谈价值观与教育
周成洋

价值观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融社会价值观于教育教学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为法,价值观为源,得其法而不知源,不可;知其源而不得其法,亦不可,难免陷入形同虚设之伪现实。价值观,是包含人类价值的观念,其实就是一种处世的标准,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价值观都在指引我们的言与行。比如我们会想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百孝有三无后为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具备强烈的中国人文色彩,是我们价值观念里的存在,也是受文化熏陶的传承。虽有些弊处但是优点更甚。

我们对事物对错的看法也是价值观折射的表现,站在不同立场,彼此间歧见的价值观还是会碰撞的,但价值本源应该是一样的——中国式的价值观充满了辩证哲思的意味,能够经久不衰,奉为真理。现实中,我们对罪徒的评价无非三个方向,常人无视之,受害者憎恶之,亲友者悲伤之,这就是反映了人性的真正的价值观,我们也没必要去强调统一所有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正如公孙龙留给我们的一道哲学命题——坚白论。

“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非三也?”……

一块白色且坚硬的石头放到你的面前,你应该很快就能判定它是一块白色的坚硬的石头。但依据”坚白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坚硬的白色的石头的,只有坚硬的石头和白色的石头。若是这般说,你大抵是不信的。但我却可给你举这样的例子,闭上眼睛用手摸,只能感受硬;缚上双手只能看,只能发现白,但这两点都不能脱离它的载体——石。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坚石和白石。你肯定要说这是将事物各属性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感知、知觉的交互性给割裂的结果。其实不然,这应该是在可以剥夺的前提上进行分离,就像物质提纯一般,我们得到的是最本质的真理,无论是触觉也好,亦或是视觉也罢,在这里都是可以被分离的以作为认识本源的手段,以便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个世界。

西方推崇的是一套以“民主、自由、法制、人权”为内容的普世价值,无法理解中国文化中“求同存异”的人类价值,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际意义,难见“百家争鸣”的繁荣盛况。另一方面,随着科学体系的建立而不断被完善的世界观正在不断地去侵蚀传统的根植人性中的价值观。教育是散播这种价值的最佳途径,西方世界的校训自然也反映了这点。

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意思为:“此乃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德国柏林大学的校训意思为即“为科学而活”,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意思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意思为“光明和真理”,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意思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美国西北大学的校训意即“凡事求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为意思是“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芝加哥大学的校训意思是“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美国加州大学的校训意思是“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这些校训无不体现了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但似乎缺少了一种人文情怀的哲思感悟。这里,提一下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显然除了西方世界校训里的那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外,中国的文化更体现了哲学的维度和人性的深度。校训体现的价值固然不能作为判别教育优劣的标准,但至少反映了两种思考方式下的治学观与人生观。

谈中国教育,也不需要旁征博引,但必提这校训文化。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校训能够集中反映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导向,是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学校作为施行教育的场所,自然是担负着发扬社会价值观的重任,“仁为己任,弘毅道远”是为学校职责。校训的精神决定了学校培养哪种人才的希冀和盼望,自然是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也体现了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例,虽有此校训以显学校文化精神之盛,但更得培养出这“自强不息、厚德物载”之人才是,以对得起那八个大字。大学的校训,名存实亡者数不胜数,也望教书先生拾起这中国未来的希望。

倘若都将这教育希望寄托于教书先生,却也是不合理的。有教无类会培养出了一群“无用”书生,我虽不是博览群书却也看得透彻。诚然,我们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确是上升了,应该是说火箭般的速度也不为过的。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却也是沉重的,类如以资源换财富一样,我们是在用精神资源换物质财富,这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作为。比之美利坚、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我们最该拿出来与之诉说骄傲的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价值观里的道义,这是现今人文主义情怀欠缺的西方世界所不能及的。要说在21世纪还能出个哲学大师,必在中国。可这有个前提,我们的教育能真正的激发我们传统文化里的情调,不仅是健全价值观,更要深刻领悟价值观内里的中国传统哲学。

上一篇:我们的家
下一篇:“三行”家书  
 
点击排行榜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联盟欢迎加入 报名信箱:zgshidai@126.com  

网站简介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时代网  网址: www.sd-news.com  投稿信箱: zgshidai@126.com
国际互联网+时代新闻中心
Time generation new smell hair cloth heart
Copyright © 20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