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行风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风建设> 行风建设  

  用文物古籍讲活交融故事
用文物古籍讲活交融故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共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部分。图为“大团结”展厅内场景。

图为观众在“大一统”展厅听取讲解。 韩思宁 摄

  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穿越千年,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铺展开一幅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卷。

  行走在展厅,仿佛徜徉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展览共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部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在“大一统”单元,头顶古星空图,脚踏中华文明之河,取意“瓣瓣同心”的“花瓣墙”上藏有200余册珍贵古籍,“集思柱”象征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在“大交融”单元,仰望古丝绸之路地图,脚踏“四大民族走廊”,在“同心共振”互动专区能够聆听各民族音乐交响。在“大团结”单元,用各民族乐器精心打造的“乐器墙”,意为“万方乐奏”,寓意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大团结。展览的设计别具匠心,在历史中抽取核心符号、融入当代元素,通过可视化呈现、沉浸式体验,让文物古籍变得更直观更有趣,推动其真正走出“深闺”、贴近大众。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认同的精神力量。展览中,带着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各类展品,充分体现了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重要性。从代表史前文化大交流辉煌成果的彩陶文化之马家窑陶壶,到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与长鼓,再到出土自新疆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从最先记载“大一统”一词的《春秋公羊传》,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再到成书于19世纪的托忒蒙古文《西游记》……一件件文物古籍,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道出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

  以史鉴今,启迪未来。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和讲述,有助于让人们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强化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部长发声,释放重要信号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联盟欢迎加入 报名信箱:zgshidai@126.com  

网站简介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时代网  网址: www.sd-news.com  投稿信箱: zgshidai@126.com
国际互联网+时代新闻中心
Time generation new smell hair cloth heart
Copyright © 20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