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农林·商贸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商贸> 林业  

  绿化山西敢为先
绿化山西敢为先
——聚焦太行山绿化工程系列报道⑦
(记者 景慎好 通讯员 武俊鹏) 油松林密密匝匝地覆盖在山头,灌木丛红红火火地铺满了沟底,即便是深秋时节,这里仍然是群峰披绿、万壑葱茏——千里太行山,黄龙变绿龙。   

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太行山区时,首次提出“绿化太行山,黄龙变绿龙”。   30年过去了,山西干部群众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坚持不懈栽树、排除万难造林,终于为大山披上绿装,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如今的太行山,林茂、山美、民富,已经成为山西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为率先在华北地区提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山西省,摸索出丰富的造林经验,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这个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胜利打下坚实基础的老区,如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再一次焕发蓬勃生机。   

一项工程染绿半个省   

太行山区将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天然分割,西阻高原风沙,东抚平原沃野,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由于长期遭受垦荒耕种和战火浩劫,原生森林资源损失殆尽,太行山区生态一度十分脆弱。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省境内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5%。   

山西省地形为两山夹一川,东太行、西吕梁、汾河在中间。11个市、119个县(市、区)中,多数分布或靠近太行山区。一定程度上讲,这一区域的生态状况,决定着山西半个省的生态优劣——太行一绿山西美!   

早在1984年,原林业部着手进行太行山绿化区划规划时,山西省的积极性就很高。1985年,国家召开太行山绿化县级林业规划现场会,启动全国110个县的太行山绿化规划工作,地点就选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1994年工程正式启动后,山西从北到南先后有雁北、忻州、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9个地市的61个县(市、区)纳入工程区范围,总面积超过1亿亩,几乎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   

不难看出,山西干部群众对工程寄予厚望,推进工程的热情高涨。   

从着手规划至今30年过去了,这项山西境内有史以来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没有让山西人民失望。统计显示,自1994年工程正式启动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造林1276万亩,仅人工造林就有376万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的14.75%增加到2013年的26.15%,增加了11.4个百分点,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程的推进,在山西东部率先打造了一批生态市、生态县。当2012年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18%时,太行山区的不少县早已超过25%,太行山区也是全省林业生态县最为密集的地区。   

长治、晋城、沁县、沁源、左权、黎城等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的市县,如一颗颗镶嵌在太行山上的璀璨明珠,把绿龙装点得神采奕奕。它们不仅直观地反映了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建设成就,更加快了全省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建设绿色山西的步伐。   

林兴则民富。工程实施20多年,大量栽植山桃、山杏、连翘,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辟出新径。在安泽、长子、平顺等地,连翘、山桃等林产业收入已经占到人均收入的30%至50%。地处大山腹地的陵川县,高标准发展连翘3万亩,亩均为农户增收300元,育苗户每亩收入高达2万元,该县古郊乡老农侯爱青说:“过去山穷地贫,守着大山哭鼻子;如今山绿林茂,靠着大山收票子!”   

一座大山一部教科书   

落户山西的六大国家重点造林工程,除上世纪70年代启动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晋北影响较大外,太行山绿化工程启动早、涉及面广,在山西生态建设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导示范作用。   

事实上,山西自2005年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以来,很多思路、方法和机制,是从太行山绿化工程中总结而来。这里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全省极具代表性,有的经验和办法无需改进,拿来就能用。   

为了提高造林质量,工程区干部群众非常注重科技攻关,1994年前后,林业科技部门在平顺县刘家村设立“太行山绿化科技攻关组”,经过10年努力,拿出了一大批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比如干石山区综合造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径流、有机、旱作”干石山干果经济林营造技术等。   

平顺县不断研究抗旱造林的新办法和新技术,面对太行山区蒸发量大、苗木抗逆性差、成活率偏低的现状,干部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就地取材、石片覆盖”的办法,并创新了“容器百日苗向容器定植苗、石片覆盖由点状覆盖向整穴覆盖、整地标准由小穴向大鱼鳞坑”的技术演变,使造林成活率由以前的40%稳步提高到当年成活率85%以上。   

长治市按照“转地下为地上,变黑色为绿色”的思路,制订《以煤补林工作推进措施》,建立稳定、规范、长效的造林绿化投入机制,从煤炭销售收入中提取造林绿化资金,用于全市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屯留、长子、沁源、襄垣、潞城等产煤大县积极引导和鼓励煤炭企业出资绿化或采取“一企一矿绿化一山一沟”的办法,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划定区域,限期绿化。   

壶关县盖家川村农民王五全,在多次总结干石山造林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摸索出“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就地育苗就地栽”的技术要领,为壶关县百万亩干石山披绿提供了技术保障。   

太行山绿化工程探索积累的成熟技术、机制,目前仍在全省整流域治理、大规模造林绿化中广泛应用。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说:“径流林业整地、容器育苗造林、就地育苗就地栽、覆盖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山西太行山绿化的技术路线基本形成,这也主导了山西林业科技的一场革命。”   

如今,山西每年投向林业生态建设上百亿元、造林面积超过400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这样的信心和力度,很大程度来自于太行山绿化积累的适地实用的技术机制。   

一种精神萌生出新的内涵   

巍巍太行,雄奇俊美;唯其高峻,最难征服。世人只道山景美,不知山居多艰辛。   

太行山区属于典型的石质山区和土石山区,石多土薄、造林难度大,按老劳模申纪兰的话说:“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没水光石头,谁干也发愁。”   

太行山绿化工程,一开始就要啃硬骨头。干石山区造林在全国都是难题,却在30年前就硬生生地摆在太行人民面前:山高土贫、干旱缺水、资金缺乏……这么多问题,想绕也绕不开。   

绕不开就顶着上!太行山里多的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不屈精神。当年他们能勒紧裤带哺育中国革命,如今一样会咬紧牙关建设美好家园——太行精神,推动太行山绿化工程一干就是30年。   

当年,平顺县西沟村的合作社社长李顺达和副社长申纪兰,带领全村人种300亩松树,不料想千顷地一棵苗,只有一棵活了下来。当太行山绿化工程在西沟村落地时,申纪兰说起当年旧事没有气馁,她告诉村民:“能活一棵不愁活一坡!”   

这句话飞出西沟村,传遍太行山,成为推动太行山绿化乃至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至理名言。这是一种信念,背后是“资金不足精神补、条件不好科技补、任务艰巨机制补”的实干、苦干加巧干——   

平顺县干部群众挖石垒坑,背土上山,人工造林106万亩,使这个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荒山披绿装;   

壶关县人民在干石山造林95万亩,为了保护绿化成果,全县男女老少用“一包方便面,一米防护墙”的精神,就地取石、筑墙护林,垒起了万里森林防护墙……   

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太行精神,在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新征程中,重新迸发出新的力量;而太行山绿化工程在山西的持续大规模推进,又为太行山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王五全、桑林虎、牛来好、路爱平……一大批绿化太行山的林业功臣,用汗水浇灌林地,以青春装点大山,谱写出一曲曲艰苦奋斗、英勇斗争,建设美丽家园的英雄赞歌。他们所代表的太行人民,硬是在干石山上、石头缝里和沟岸垄边造出了葱郁森林,在矿渣堆上筑起了绿色屏障。他们是太行精神在新时代的新载体。   

如今,太行山绿化工程仍在继续推进,太行精神伴随工程继续传承。李应选1996年开始担任长治市黎城县林业局局长,带领干部群众在全县造林14万亩。退休后,他组建造林专业队,继续在台南山、老虎山上垒坑、植树、护林。他说:“只要身体允许,我都要上山栽树;太行山有一处不绿,我都要坚持栽下去!”   

2009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他在实地查看太行山绿化工程之后深情赞扬太行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贡献!”   

这正是对太行精神最精辟的注解,正是太行山绿化工程为太行儿女注入的时代精神。

上一篇:河北湿地,如何“青春”永驻
下一篇:黑龙江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绿浓林丰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联盟欢迎加入 报名信箱:zgshidai@126.com  

网站简介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时代网  网址: www.sd-news.com  投稿信箱: zgshidai@126.com
国际互联网+时代新闻中心
Time generation new smell hair cloth heart
Copyright © 20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