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历史·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记忆> 历史  

  忆冼星海:六天六夜写出《黄河大合唱》
忆冼星海:六天六夜写出《黄河大合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10周年、逝世70周年纪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10周年、逝世70周年纪念。在上个世纪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波澜壮阔中,他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前线,抵御外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慷慨激越。虽然时代变迁,但《黄河大合唱》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强音。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他与聂耳一起,构筑了中国电影音乐的骨架。因积劳成疾,于1945年逝世于苏联。如今,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东区,还有一条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街——洗星海大街。

在今年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上海、台北、香港200位艺术家联袂推出《朋友,你听过黄河吗?——纪念冼星海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演绎民族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这次演出是根据冼星海于1941年在莫斯科修订完成的版本排练的,也是这个版本74年来的第一次公开演出。

爱吹箫的渔家少年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出生在番禺海边。父亲冼喜泰在他出生前半年已经去世,一辈子靠打渔漂泊海上的父亲,没能留下任何值钱的家当。朗星满天,海平无际,母亲黄苏英为儿子取名“星海”。

母亲在外奔波打零工养家,小星海被送往澳门渔村母亲的娘家,他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海浪上度过的,优美朴素的渔家民谣是他声乐的启蒙,而外公黄锦村能吹出喜怒哀乐的那杆竹箫,就是他的玩具。6岁时,外公去世,他便跟着母亲,飘洋过海到了新加坡。

黄苏英没有上过学,却立志要让儿子接受教育。她靠给人帮佣,供儿子上私塾、读英文培训班,考入全日制的养正学校。学校里有位老师叫区健夫,还负责训练学校的军乐队。会吹箫的冼星海一来便引起了他的关注,他马上将冼星海编入军乐队,辅导他学习单簧管。在新加坡7年,冼星海发奋学习,爱好广泛,曾任校刊《星社》的美术编辑,发表过《中国书法略谈》等文章,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及演出。1918年秋天,养正学校校长林耀翔,接受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的华侨学校校长一职,品学兼优的冼星海正是他亲自带往广州升学的20名养正学生之一,顺利进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附中。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开始半工半读,靠每天课余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吹单簧管,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萧友梅特地安排他抄谱、做图书管理员,以弥补生活费。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并在院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

巴黎苦学

在上海国立音乐院的一年,因政府承诺的办学经费迟迟不到位,学生增多,学院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加紧张。1929年6月,学生因宿杂费涨价和校方发生冲突而罢课,并激发了学潮。此时冼星海住在田汉创办的南国社宿舍里,但是他支持同学们的斗争,并被推举为学生会干事之一,组织去南京请愿。他因此失去了学籍。这时,埋在心底多年的念头冒了起来:到巴黎去,学习做一个“国际的”的音乐家。

他在同学帮助下凑了点旅费,又找到了一个在前往法国的远洋轮上当锅炉工的机会,用劳力抵了船票。1930年春天,冼星海抵达马赛港,从这里走向巴黎。他没有钱,靠做餐馆跑堂、浴室杂役甚至帮佣维生,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此时已在欧洲的马思聪伸出了援手,将他推荐给了曾经教过自己的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先生。“奥别多菲尔先生,每月收学费200法郎。教我的时候,因打听出我是个做工的,就不收学费。接着我又找到路爱日·加隆先生,跟他学和声学、对位学、赋格曲。加隆先生是巴黎音乐院的名教授,学费每月也要200法郎,但他也不收我的学费。我又跟‘国民学派’士苛蓝港·多隆姆学校的作曲教授丹地学作曲,他算是第一个教我作曲的教师。以后,我又跟里昂古特先生学作曲,同时跟卑先生学指挥。这些日子里,我还未入巴黎音乐院,生活穷困极了,常常妨碍学习。”

在冼星海的回忆里,巴黎的日子总是在兴奋和愁苦中摇摆,学琴的快乐伴随的是失业与饥饿,“除了上课的时间无论如何要想法去上课外,有时在晚上能够在厨房里学习提琴就好……有一次,因为白天上课弄得很累,回来又一直做到晚上9点,最后一次端菜上楼时,因为眩晕,连人带菜都摔倒在地,被骂了一顿之后,第二天就被开除了。”饥寒交迫,居无定所,他便忍辱含羞到街上、咖啡馆拉琴乞讨,“有一次讨钱的时候,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把我的碟子摔碎,掌我的颊,说我丢中国人的丑!我当时不能反抗,含着泪,悲愤得说不出话来。”

在困苦生活的时日,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祖国的关切,成了他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冬天的巴黎寒风嘶吼,独自住在7层破阁楼的冼星海没有棉被,冻得夜不能寐,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此刻都汹涌起来,激愤的冼星海情难自已,一口气写下了三重奏《风》。他的老师被这部作品震惊,很快就在巴黎音乐学院排演,并由巴黎电台播出。这是法国音乐界第一次听到中国人作曲的音乐。巴黎音乐学院的保罗·杜卡斯教授,破例收下了这个中国学生,不但不收费,还经常给予衣食帮助。冼星海的学业因此突飞猛进,并获得教授首肯,备考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作曲班。考试的那天,学院的门卫将他挡在门外,因为这个中国人的衣服与世界顶级的高级作曲班“不相称”。争执不下时,杜卡斯教授过来,攀着他的肩将他送进了考场。在这一年录取的学生中,冼星海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荣誉奖,按照学院的惯例,主考教授请他自主挑选物质奖励,他脱口而出两个字“饭票”,便哽咽无语了……

1935年春,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毕业。他想念还在上海帮佣的母亲,一一婉拒了老师同学的盛情挽留。秋天,回到了上海。经田汉和张曙的介绍,参加了“歌曲作者协会”,开始探索、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反映工农大众心声的新歌曲。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苏文化协会,和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赴战曲》等爱国歌曲,用音乐鼓舞中国人民英勇战斗。

上一篇:乔石子女谈父母相识往事
下一篇:邮币上的七七事变 
 
点击排行榜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联盟欢迎加入 报名信箱:zgshidai@126.com  

网站简介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时代网  网址: www.sd-news.com  投稿信箱: zgshidai@126.com
国际互联网+时代新闻中心
Time generation new smell hair cloth heart
Copyright © 2007-2023